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

鍾理和百歲紀念 (1915.12.15~1960.08.04)

百年前的今日,19151215日,鍾理和在屏東高樹大路關出生,家族不僅擁有大片土地,同時也經商、從事海外貿易,十八歲時,鍾家移居高雄美濃,買下大片山地經營農場,他被派到農場督工,同時也認識了他的終生伴侶-鍾台妹。因同姓之戀受挫的鍾理和,1938年先往滿州奉天探詢新出路,1940年返台後攜手鍾台妹「奔逃」到滿州奉天,擺脫封建社會對婚姻的桎梏,1941年再舉家遷往北京,直到1946年戰爭結束返回臺灣。

鍾理和在公學校畢業後,就因體檢不合格,未能繼續升學,轉入私塾學習漢文後引發對文學的興趣,並從小說寫作方面為自己的人生找出路。小時候養尊處優的鍾理和,因為堅持同姓之婚離家後,孤單無援地在天寒地凍的中國北方生活,在現實、經濟和心理意志上都面臨極大的困難和挑戰,然而面對橫逆,更加堅定了他的寫作之路。1946年戰後回到臺灣,鍾理和在屏東縣內埔初中擔任代用教師,但不久即因長年奔波勞頓,因肺疾病倒任所,進入和病魔對抗的漫長日子。辭去教職後到臺北松山療養院長期療養,其間一度因結核菌感染而被差點病魔擊倒,1950年在動過兩次大型胸腔整型手術,切去六根肋骨之後,病勢才獲得控制、得以返回美濃家中休養。

出院後的十年間,鍾理和已無法從事需要耗費體力的工作,絕大多數的時間只能在家養病,這期間,上天對他的意志考驗也未中斷,不僅貧病交迫,而且災難連連。先是他的知交、也是同父異母的弟弟和鳴,在他從手術病床醒來的同一天清晨,因「基隆中學案」被槍斃。回到家時,父親留給他的田產也已經因治病變賣殆盡。長子鐵民也得了脊椎結核,因無法同時籌措父子兩人的醫藥費,錯過醫療時機而終身駝背。1954年,原本健壯活潑的九歲次子,突然生病夭折,他自己則經常面臨舊疾復發的威脅,19608月在修改作品〈雨〉時喀血過世,享年四十六歲。

鍾理和在居留北京期間,開始把寫作當終生志業,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《夾竹桃》(馬德增書店出版),〈白薯的悲哀〉、〈祖國歸來〉等作品,是他以一個臺灣人在北京的體驗寫成。回到臺灣之後,雖遭窮病交迫之苦,卻是他創作意欲最盛的時期,大部分作品,都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間完成,最早寫成的是他同姓之戀的故事:《笠山農場》,〈奔逃〉是他在異地他鄉的困苦生活體驗,「故鄉」四部紀錄戰後家鄉的景象,〈貧賤夫妻〉寫他與台妹夫婦的鰜鰈情深,〈薪水三百元〉抒發生之無奈。鍾理和的作品流露出一個崇仰生活、敬重生命的創作者,是如何在面對倍於常人的生命波折、生活煎熬之後,仍能不屈服的、迎向前去接受試煉,散發出來生活體驗和生命智慧,而這也充分構成了鍾理和文學最重要的特質。

而一連串傳奇般的人生際遇,讓鍾理和堅定地走上文學之路,現實所遇到的困境和挫折、挑戰與考驗,鍛煉出珍貴的人生智慧,也讓他的文學創作如一部人生之書。鍾理和的文學,是他生命中受鍛煉的真實記錄,也是他的人生智慧增長的實錄,順著文學足跡行走觀看,他的作品具有深刻動人的生活面貌,也是深富生命哲理的個人史。鍾理和文學最大的特色就是傳達了生命的感動,平凡的「故事」的背後,是認真生活、嚴肅看待生命所散發出來的生命內涵,而這些「故事」的背後,所構築的又正是「鍾理和」這個生命體,鍾理和的一生就是鍾理和文學的本體。鍾理和是將生命奉獻給文學的作家,生命中所面對的苦難連連,都導源於他所追求的文學人生,文學為他的生命帶來苦難,但承當苦難的經歷,卻也成就了他的文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