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

2016第20屆笠山文學營 開始報名!


笠山20:文學的風土醞釀

  鍾理和紀念館成立於1983年,是台灣第一座平民文學家紀念館,除了保存、展示、推廣鍾理和及台灣作家的作品、手稿、文物之外,更重要的是希望讓更多文藝愛好者,可以透過這個空間與活動推廣接觸到台灣文學與其深厚的文化內涵。1987年成立的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就在這樣的使命之下,兢兢業業的努力著,終於在1996年開始在鍾理和的原鄉美濃尖山(笠山)下開辦第一屆「笠山文學營」,透過文學營活動的辦理讓更多人能夠接觸到這觸及生命的文字力量,並且經由文字瞭解更多關於個人情感、家族親緣、社會發展、家園風土、歷史文化等多元面向的文學視野。

  笠山文學營自1996年首度在尖山腳下的鍾理和紀念館開辦,今年正式邁入第20屆,是文學界人士為追思紀念作家鍾理和,集合民間力量在每年84日鍾理和逝世忌日前後舉辦的文學營隊活動,以「鍾理和文學」及「台灣文學」做為歷屆營隊的研習主軸,將台灣文學作品,介紹給青年學子、各界對文學有興趣的人士,也補足台灣文學的教育、媒體推展的不足,達到對台灣文化宣揚的目標與推廣台灣本土作家的作品。直到2009年因前一年八八風災影響課程之故,而將營隊活動調整至每年7月初辦理,迎接台灣各地喜歡文學藝術的同好,來到笠山下共同參與這項台灣文學界重要的活動。

  笠山文學營以鍾理和文學出發,藉由多元面向的主題,延伸出許多對台灣文學討論與議題:包括「農民文學」、「疫病文學」、「多元化族群文學」、「音樂文學」、「母語書寫文學」、「地景文學」、「兒童文學」、「傷痕文學」、「陰性書寫」、「苦難文學」、「地誌書寫」、「鍾理和與鍾鐵民的三農書寫」、「鍾理和百歲紀念專題」等,不僅深入鍾理和作品的討論,也豐富了對台灣文學書寫內涵的想像。2016年笠山文學營將邁入第20屆,回首一路走來的歷程,我們將以笠山文學營舉辦、推展文藝的初衷,重新檢視、認識鍾理和文學中對於人性、社會、歷史風土、文化的關懷,以「笠山20:文學的風土醞釀」為主題,讓台灣文學中豐富的內韞與關懷讓更多人瞭解與認識,把文學的種子帶回日常中,將文字的生命力轉化為閱讀者拓展生活空間、關注視野的契機。

一、活動主題:

  鍾理和,1915年出生於屏東高樹,18歲時隨著父親事業拓展,遷居美濃山下定居,為父親管理農場,期間因為追尋寫作的夢想,及受與鍾台妹同姓之婚的阻撓,曾遠赴滿州國及中國北京,直到1946年戰後返回美濃定居寫作,受貧病交迫之苦,於1960年終因肺疾而辭世。在坎坷、嘗盡疾苦的短暫46年生命之中,鍾理和用筆與生命見證著台灣社會的變遷,即使始終面臨作品無處投遞、難以營生的困窘,仍不放棄文學創作的熱忱和執著,成為「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」。
  
  鍾理和短暫卻炙熱的生命為台灣文壇建立了典範,1980年,鍾理和傳記電影《原鄉人》,由導演李行執導上映,1983年,文學界人士及民間共同集資,在美濃笠山下的鍾理和故居籌建「鍾理和紀念館」;1989年成立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持續推廣鍾理和與台灣文學;1996年高雄縣政府更於紀念館園區內設立台灣第一個「文學步道」,設立30多位台灣文學代表作家的紀念石碑,將台灣的文學發展史具體呈現到讀者生活中。而晚近,國中、小、高中各級學校,也陸續將鍾理和的作品選編為重要文本,更進一步的推展鍾理和作品中所呈現的台灣社會風貌。

  鍾理和文學最大的特色就是傳達了生命的感動,平凡的「故事」的背後,是認真生活、嚴肅看待生命所散發出來的生命內涵,而這些「故事」的背後,所構築的又正是「鍾理和」這個生命體,鍾理和的一生就是鍾理和文學的本體。《笠山農場》,是鍾理和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,透過在笠山下懇拓生活的描寫,與同姓婚姻在傳統社會所呈現的困頓,嚴實的探討當時台灣社會發展中關於農村、農業、家族關係、客家聚落裡,關於土地和人民的故事,這部作品同時也赤裸的呈現鍾理和個人的生命歷程與僥倖、無奈,不僅是一部私小說,同時也是一部翔實描述台灣社會發展的重要紀錄。鍾理和終生以他的筆觸與關愛去關注台灣社會與生命,作品擅長描寫農村生活、客家社會、台灣文化,字裡行間充分傳達他淳厚但堅毅的作家風骨,對後代作家、讀者都有深遠的影響。因此,「笠山文學營」的辦理,正是要傳遞作家對於社會、人情、風土的關懷與影響,透過文學推廣的過程,讓更多人能夠認識作家、作品之外,也能對我們的生活、生命、群體、社會投注關心及動力,將鍾理和文學與臺灣文學中純粹多情的人文涵養,散播到台灣社會之中。

  2016年笠山文學營在此背景下迎來第20年的里程碑,因此特別以「笠山20:文學的風土醞釀」作為主題規劃了相關課程,希望透過對於鍾理和的生命故事,及不同的文學議題作為參照觀點,把鍾理和的文學作品介紹給更多讀者、學員,在瞭解作家作品、培養閱讀樂趣之外,也讓文字不僅只是作者與讀者的連結,能夠將作品內涵對應到對於現世的關懷,經此傳遞鍾理和作品中所承載的生命涵養與時代精神。

二、活動內容  

  「笠山20:文學的風土醞釀」課程內容設計,從歷屆笠山文學營所累積醞釀後的文學能量出發,以鍾理和文學精神的原點笠山為初衷,邀請對鍾理和文學多有瞭解的作家、創作者、研究者分享他們對於鍾理和個人生命、創作、書寫的認識,經由文學書寫、閱讀的角度切入,認識對鍾理和文學作品中承載的社會、文化意涵,及所處時代背景下臺灣文學脈絡,最後再進一步帶領學員領略文學閱讀的樂趣,透過不同議題的觀察角度與討論,期望藉此成為傳遞對臺灣文學閱讀與推展的重要能量。

  課程將以分為三個階段主題進行,第一階段是認識鍾理和作品中的人情、宗族、國家、土地關注;第二個階段是從社會觀察角度來閱讀鍾理和的作品,討論鍾理和及台灣文學作品中對於社會發展、文化認同等觀點;第三個階段,則是回到文學閱讀與書寫的角度,透過文學的認識理解,讓學員、閱讀者重新拾回閱讀的樂趣與關照。透過笠山文學營每年持續不斷、不懈怠的對於鍾理和與台灣文學作品的推展,希望從從這短暫但充實的活動過程,學習與文學作品中所呈顯的意涵進行對話,開展閱讀的豐富視野,日後能透過笠山文學種子們的傳遞,將台灣文學作家們長年戮力經營的臺灣文學基礎更進一步推廣發揚。

講師群:
710日(週日)  1030~2040
■柴松林■鍾理和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,公民運動、公益組織倡議者。
■黃玉晴■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博士後研究。
■徐明瀚■電影與藝術評論人,《Fa 電影欣賞》執行主編。
■林生祥■歌手、樂手、詞曲作家,生祥樂隊主唱。

711日(週一)  830~2040
■朱宥勳■小說家、文化評論者。
■鄧慧恩■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系、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。
■周季嬋■文史導覽、活動規劃。
■連偉志■攝影師、地方誌作者。
■林彥伶■纖維藝術家、工藝研究教學者。

712日(週二)  830~1600
■張典婉■報導文學、小說家。
■廖英良■東海書苑經營者,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秘書長。
■鍾舜文■畫家,鍾理和孫女。
■黃瑋傑■客家音樂創作者、歌手。
■劉崇鳳■自由文字工作者。

三、辦理單位

主辦單位: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
協辦單位:高雄市美濃區廣興國小、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、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、野上野下、美濃愛鄉協進             會、廣林社區發展協會、九芎林揚葉飛工作隊。

四、活動時間

2016710日(日)~712日(二),32夜。

五、活動地點

鍾理和紀念館(高雄市美濃區廣林里朝元95號)

六、招生對象

高中以上之在學學生、一般民眾,對文學閱讀、書寫、鍾理和文學議題有興趣者,預計60名。


七、報名日期

即日起接受報名,2016620日(額滿截止)。

八、活動費用

每人新台幣貳仟元整(含食宿、交通、學員手冊資料、平安保險、紀念品等)。

九、報名方式

http://goo.gl/forms/BOsBe1VDDZ 填寫表單,報名成功將以電子郵件通知匯款事宜。

十、本活動全程參加,核予學員研習證書。


十一、聯絡資訊:

電話:07-6822228FB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Zhonglih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