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學人生:鍾理和百歲紀念專題
將生命奉獻給文學的鍾理和,是戰後第一代重要的臺灣文學作家,作品描寫包括個人情感、家庭、農村與社會發展、國族、客家文化及臺灣殖民歷史等主題,不僅記錄個人生命史,也以文學之筆為臺灣社會、歷史發展留下記錄,是臺灣現代文學的重要代表性作家與作品。1915年出生於阿緱廳大路關(今屏東縣高樹鄉廣興村)的鍾理和,在1932年隨父親遷居高雄州旗山郡美濃庄(今高雄市美濃區),經營笠山農場,從事墾拓事業。1938年因與鍾台妹的同姓結婚受阻,先行隻身前往當時為滿州國所轄的奉天(瀋陽),直到1940年再與鍾台妹一同前往滿洲,並於1941年遷居北平專事寫作。1946年返台後在屏東內埔初中任教,不久就因肺疾惡化離職返回美濃定居,在入院治療、休養之後,因體力不堪負荷一般工作,而專注於創作書寫,1960年在修改小說《雨》的文稿時喀血病逝。一生流離顛沛的鍾理和,創作不輟,是臺灣重要的客家籍作家,也是臺灣現代文學重要的作家與作品之一。1980年電影〈原鄉人〉,讓更多人認識這位臺灣文學作家;1983年臺灣文學界及地方、民間友人共同集資的臺灣第一座平民文學家紀念館:「鍾理和文學紀念館」在美濃故居處成立;1996年高雄縣政府在紀念館周圍,成立臺灣第一個「臺灣文學步道」,以30多位臺灣文學重要作家的石碑,將臺灣文學發展史脈絡予以建立並介紹給各界。
由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主辦,創立於1995 年的「笠山文學營」,今年邁入第19屆,同時迎接鍾理和百歲誕辰的里程碑,文學營自開辦以來,就以鍾理和文學為根基,透過不同的議題,探討臺灣文學的發展與社會現況,曾陸續以「農民文學」、「母語文學」、「音樂文學」、「文學與土地的對話」、「疫病文學」、「兒童文學」、「地誌書寫」等作為年度議題。今年適逢鍾理和百歲誕辰,我們再次回歸鍾理和文學原點,從他的作品出發,觀看文章所關注的各個面向與文學特色,透過這次文學營的舉辦,不僅重新認識鍾理和文學,也期望更進一步將鍾理和文學中的人性、社會、文化關懷介紹給更多人,從鍾理和的生命歷程所轉化的文字,轉化為閱讀者對於臺灣文學關懷視野的開展。
一、活動主題:「文學人生:鍾理和百歲紀念專題」
鍾理和1915年出生於屏東高樹,公學校畢業後,因體檢不合格,未能繼續升學,轉入私塾學習漢文後引發對文學的興趣,有意從小說寫作方面為自己的人生找出路。而一連串傳奇般的人生際遇,使他更堅定地走上文學之路,現實所遇到的困境和挫折、挑戰與考驗,鍛煉出珍貴的人生智慧,也讓他的文學創作如一部人生之書。鍾理和的文學,是他生命中受鍛煉的真實記錄,也是他的人生智慧增長的實錄,順著文學足跡行走觀看,他的作品具有深刻動人的生活面貌,也是深富生命哲理的個人史。
鍾理和出身於富裕之家,家族不僅擁有大片土地,同時也經商、從事海外貿易,十九歲時,鍾家在高雄美濃買下大片山地經營農場,他被派到農場督工,此時認識了他的終生伴侶,在農場與與同姓女工鍾台妹相戀。「同姓結婚」遇到家庭和社會的強烈反對,而這和鍾理和從文學和現代知識所獲得的體認有極大出入,他決定向背後代表的封建意識,展開反抗與挑戰。
1938年,鍾理和先往滿州奉天探詢新出路,1940年返台後攜手鍾台妹「奔逃」到滿州奉天,擺脫封建社會對婚姻的桎梏,1941年再舉家遷往北京,直到1946年戰爭結束返回臺灣。小時候養尊處優的鍾理和,因為堅持同姓之婚離家,孤單無援地在天寒地凍的中國北方生活,又不肯為日人機構做事,在現實、經濟和心理意志上都面臨極大的困難和挑戰,然而面對橫逆,卻更堅定了鍾理和的寫作之路。1946年,回到臺灣的鍾理和,在屏東縣內埔初中擔任代用教師,但不久即因長年奔波勞頓,因肺疾病倒任所,進入和病魔對抗的漫長日子。辭去教職後到臺北松山療養院長期療養,其間一度因結核菌感染而被差點病魔擊倒,1950年在動過兩次大型胸腔整型手術,切去六根肋骨之後,病勢才獲得控制、得以返回美濃家中休養。
出院後的十年間,鍾理和已無法從事需要耗費體力的工作,絕大多數的時間只能在家養病,這期間,上天對他的意志考驗也未中斷,不僅貧病交迫,而且災難連連。先是他的知交、也是同父異母的弟弟和鳴,在他從手術病床醒來的同一天清晨,因「基隆中學案」被槍斃。回到家時,父親留給他的田產也已經因治病變賣殆盡。長子鐵民也得了脊椎結核,因無法同時籌措父子兩人的醫藥費,錯過醫療時機而終身駝背。1954年,原本健壯活潑的九歲次子,突然生病夭折,他自己則經常面臨舊疾復發的威脅,1960年8月在修改作品〈雨〉時喀血過世,享年四十六歲。
在居留北京期間,鍾理和開始把寫作當終生志業,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《夾竹桃》(馬德增書店出版),〈白薯的悲哀〉、〈祖國歸來〉等作品,則是他以一個臺灣人在北京的體驗寫成。回到臺灣之後,雖遭窮病交迫之苦,卻是他創作意欲最盛的時期,大部分作品,都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間完成,最早寫成的是他同姓之戀的故事:《笠山農場》,〈奔逃〉是他在異地他鄉的困苦生活體驗,「故鄉」四部紀錄戰後家鄉的景象,〈貧賤夫妻〉寫他與台妹夫婦的鰜鰈情深,〈薪水三百元〉抒發生之無奈。鍾理和的作品流露出一個崇仰生活、敬重生命的創作者,是如何在面對倍於常人的生命波折、生活煎熬之後,仍能不屈服的、迎向前去接受試煉,散發出來生活體驗和生命智慧,而這也充分構成了鍾理和文學最重要的特質。
鍾理和文學最大的特色就是傳達了生命的感動,平凡的「故事」的背後,是認真生活、嚴肅看待生命所散發出來的生命內涵,而這些「故事」的背後,所構築的又正是「鍾理和」這個生命體,鍾理和的一生就是鍾理和文學的本體。鍾理和是將生命奉獻給文學的作家,生命中所面對的苦難連連,都導源於他所追求的文學人生,文學為他的生命帶來苦難,但承當苦難的經歷,卻也成就了他的文學。
2015年笠山文學營的主題在此背景之下,特別以「文學人生:鍾理和百歲紀念專題」為主題規劃了各項課程,將以鍾理和的生命故事及文學的各個角度作為參照,從不同角度來觀看「鍾理和」,希望藉此讓學員能體會文字的魅力與閱讀樂趣,並反饋到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,讓文字回歸到作者與讀者的連結,將作品內涵對應到對生活、生命的關懷,將鍾理和的文學作品介紹給更多讀者、學員,也藉此傳遞鍾理和作品中所承載的時代精神。
二、活動內容
「文學人生─鍾理和百歲紀念專題」課程內容設計,以鍾理和文學為根底出發,邀請對鍾理和文學多有瞭解作家、創作者、研究者分享他們對於鍾理和的創作、書寫,及鍾理和個人生命史的認識,進一步討論鍾理和文學的社會、文化意涵,及所處的臺灣文學脈絡,最後再進一步由閱讀、書寫的角度切入,帶領學員體會文學閱讀的關心與樂趣。藉由課程的安排,讓鍾理和文學透過多方討論及認識,成為理解臺灣文學的重要敲門磚。
課程進行分為三個階段主題進行,第一階段是鍾理和作品中的人性與感性關懷,從親情、愛情、家族、國族、土地的情感認識鍾理和的作品;第二個階段是從社會觀察角度來看鍾理和的作品,討論鍾理和作品中的農業、農村、農民議題、民謠風俗採集、社會發展、國族認同等觀點;第三個階段,則是回到文學閱讀與書寫的角度,透過對鍾理和作品的認識,讓學員、閱讀者重新拾回閱讀的樂趣與自我關照,並且從這過程中學習與文學作品中所呈顯的意涵進行對話,希望能將由前輩作家們所奠立的臺灣文學基礎更進一步發揚,也期望可以開展未來文學閱讀的豐富視野。
講師群:
7月5日
■藍博洲■報導文學作家、小說家。
■王鈺婷■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。
■蔡培慧■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、臺灣農村陣線發言人。
■林生祥■歌手、樂手、詞曲作家,生祥樂隊主唱。
7月6日
■鍾鐵英■鍾理和長女。
■鍾榮富■南台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
■蔡佳蓉■廣林社區發展協會副總幹事、專業的文史、生態導覽解說員。
■美濃廣興國小學員■高雄市客家委員會於廣興國小「客家學堂:文學地景裝置藝術課程」學員。
■洪靜文■藍染、植物染技藝的研究、教學者。
7月7日
■鍾文音■散文、小說家。
■謝一麟■作家、三餘書店團隊成員、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總幹事。
■鍾秀梅■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主任
■謝惠君■高雄市美濃區廣興國小校長
■鍾怡彥■鍾理和孫女,中央大學中文博士。
三、辦理單位
指導單位:文化部、客家委員會、高雄市客家事務委員會
主辦單位: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
協辦單位:高雄市美濃區廣興國小、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、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、美濃愛鄉協進會、廣林社區發展協會、九芎林揚葉飛工作隊、野上野下團隊。
四、活動時間
2015年7月5日(日)~7月7日(二),3天2夜。
五、活動地點
鍾理和紀念館(高雄市美濃區廣林里朝元95號)
六、招生對象
高中以上之在學學生、一般民眾,對文學閱讀、鍾理和文學等議題有興趣者,預計60名。
七、報名日期:
即日起接受報名,至2015年6月15日(額滿截止)。
八、活動費用:
每人新台幣貳仟元整(含食宿、交通、學員手冊資料、平安保險、紀念品等)
九、報名方式:
至http://goo.gl/forms/lQKO6wegVY填寫,待報名成功後將以電子郵件通知匯款事宜。
十、本活動全程參加核予學員研習證書。
十一、聯絡資訊:
電話:07-6822228,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Zhonglihe,網站:http://chungliher.blogspot.tw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